『說話是一種身體協調的運動。』小蛙老師用這句話貫穿了整場活動的主軸。
週日很榮幸邀請到衍聲說藝坊的小蛙老師來到工作室。
陪著工作室的親子一步一步的拆解聲音與身體的關聯和相互影響~
這次來到工作室一起參與活動的親子們,
有些想讓孩子從不同角度理解聲音和肢體的關聯性,
有些想改善孩子說話含糊不清的問題,
有些想改善孩子聲音太尖銳的的音頻。
沒想到這些聲音問題的產生,都是與身體的構造有關連。
現在的孩子長時間在外面無拘無束地奔跑喊叫的機會越來越少,
就算學校學習之外的休閒娛樂,大多也是選擇看課外讀物或打手遊,
導致脖子下墜背肌無力,進而影響到肩頸,胸口,呼吸道的運作,
聲帶自然也因為身體構造的壓縮形成各種說話問題。
小蛙老師從站牆練習,讓孩子自覺拉伸身體前後,身體各部位擺放不同後發出的聲音不同,
從駝背到挺胸說話出來的洪量度有明顯的差異,孩子自己本身都感到驚訝,原來聲音可以這麼不同,
孩子發現自己的改變後,都紛紛主動站牆去調整自己的姿態,比父母每天耳提面命的不要駝背都還要有效。
小蛙老師要與孩子們玩丟球遊戲時,孩子們躁動的興致沖沖要參與,
一位孩子拿起球後就啟動了戰鬥模式,奮力地往小蛙老師丟,
小蛙老師利用這個機會,展示了說話的力道和運用身體控制力的關聯。
瞬間!孩子們懂了常常被罵『太大聲』、『說話用力過猛』的意思。
一個一個上台和小蛙老師用拋接球方式來協助察覺自己對身體力道的控制,
進而觀察自身聲音的變化。
一位一直說話很快且聲音偏尖銳的男孩,經由拋球練習後,聲音竟然轉為柔和起來,
我一直以為男孩是因為喉結還未長好的聲音特徵,竟然只是因為說話力道過猛所產生的結果。
接下來的壓舌板練習,也間接地調整孩子們下巴的位置,
我的女兒舌頭無力經常垂落在下排牙齒,雖常在練彈舌根但舌頭還是不自覺的往下掉。
小蛙老師用了壓舌板,協助孩子觀察將舌頭往後推後說出話的清晰度,明顯的差異也讓女兒瞪大了雙眼。
最後的抬臉頰活動,讓不常運用到臉部肌肉的孩子們打開呼吸道。
活動快結束時,因為在場的親子很多,孩子們看到的data變多了,
很多組親子開始從整場活動觀察到的自我本身和別的孩子所面臨的不同問題和現象開始討論,
不再是大人們面紅耳赤的提醒和孩子覺得自己被針對而不甘願的聽從。
真的很感謝小蛙老師帶來滿滿的專業和示範,
也帶給親子們不同的角度來討論體態緊繃度和說話議題。
若有任何聲音,說話,肢體需求需要諮詢,
衍聲說藝坊的小蛙老師絕對是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