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相處》起源~想改變與孩子相處的方式

曾經,我認為我自己是一位很愛小孩的人,在自認為看清楚婚姻是甚麼的年紀結了婚,還在婚前和準前夫說好了要生兩個孩子,因為自己是在大家庭長大的,五個小孩的家庭裡每天打打鬧鬧是日常,所以自認為才兩個小孩,我一定handle得過來,殊不知養小孩不是靠「愛」就可以撐過的。

成為全職媽媽

《親子相處》起源~想改變與孩子相處的方式 @Stella Kuo幸福過日子

原本是在半導體通路商工作的我,在懷老二時離開了職場,投入家庭成為全職媽媽,每天柴鹽油米醬醋茶是日常,更不能少的是陪伴孩子,當時老大才1歲半,老二出生沒多久。

我和我弟弟相差了10歲,後來我媽媽又在我國中時幫我阿姨照顧剛出生的小表弟,對我來說,對於應付孩子換尿布,餵奶,洗澡,吃飯這些生理需求是很容易的,因為我在國小到國中這階段常常在幫我媽做這些事,只有睡眠不足這件事有點困擾到我之外,其他都是很容易的。

因為是在五個小孩長大的家庭,從小我媽是沒空管我們的,而且在那年代,大人買了玩具給我們之後,剩下的就是自己摸索,所以所有玩樂都是得自己找出來的,我傳承著這教養記憶,買了很多玩具和只有圖案的繪本,陪伴兒子玩車子時,嘴裡發出「嘟嘟嘟嘟~」的聲音~吸引著孩子一起玩,當時兒子到2歲時都還不會說話,我心裡雖然著急,但也只聽從長輩說的「男生說話都比較慢啦!」而沒去探究原因。

直到兒子3歲時,行為上出現了躁動,我依然遵循著教養的記憶,憑藉著經驗法則對兒子實施無數的禁止和對立,而另一半的教養方式更是令人乍舌,直接實行傳統打罵教育,基於對於打罵教育的反彈,於是我又槓上了准前夫,當時的我常常看著兒子對我憎恨的眼神,同時孩子的行為出現問題時,我又要對抗前夫的暴躁,還要照顧剛滿1歲的女兒,我身心俱疲,心裡產生了巨大的疑惑,之前不論從電視,電影,書籍裡看到不都是說「愛」可以包容一切嗎?為什麼我做不到?難道是我不夠愛我的孩子嗎?

對教養探索

《親子相處》起源~想改變與孩子相處的方式 @Stella Kuo幸福過日子

生在這個時代是幸福的,有無數可自救的工具,就在我萬念俱灰時(當時不知道原來這已經是憂鬱症的前兆了),想起了Google大神(當時還沒有AI),動手keyin「教養」,無數資料輸出,但是怎麼都還是要愛要同理阿~~~~~我都覺得我自己快不行了怎麼沒人同理我愛我啊!!!!

忽然Youtube跳出了標題「Antonia Wang-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印入眼簾,總共有4篇,從第1篇的牙牙學語,讓我了解到我對兒子2歲前錯過語言的黃金時期,到Youtube跳出來的這篇從孩子行為去思考孩子背後的想法,一篇一篇的拆解如何去思考孩子在想甚麼,這是我從來沒想過的,原來與孩子相處不是靠愛就可以撐過的,而是無數的觀察分析思考和磨合來的。

在探索教養中,才發現教養的門派真的很多,我之前只是被框在其中一種「教養的輪迴」裡而已,而教養有很多種模式,每一扇門都是可以自己打開探索找到適合自己與孩子相處的方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