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元宵遇上財商:親手做出孩子的「本金」思維

看著韓劇《和我老公結婚吧》、陸劇《八零老太整頓家門》等穿越劇的熱潮,我不禁思考:或許重大事件的發生有其因果和脈絡,就像2008年雷曼兄弟金融風暴,即使重來也難以完全避免。但身為人,若能穿越過去到那個當下,重要的並非改變事件,而是在事件發生當下,我們永遠擁有「重新選擇」的權利與機會。正是這份選擇權,能將結果導向不同的方向。

在陪著孩子成長的路上,這份體悟格外深刻。無論是聽麗芳老師的Podcast,或是參與Tiffany老師的財商活動,她們都為我開啟了新的視野與選項,讓我得以掙脫原生家庭教養模式的循環,為孩子做出全新的選擇。

這段時間,看著孩子們跟著Tiffany老師學習兒童財商,從理解金錢流動到實際觀察身邊生活中常採買的商家來解讀公司財報,實在令人驚嘆。Tiffany老師腦中蘊藏的財商知識與實戰經驗,深厚得令人折服。每次活動結束,孩子帶回家的絕非生硬公式,而是能融入日常的財商思維與對話

麗芳老師則像細膩的觀察者,精準捕捉孩子的卡點,在活動後適時引導、補強思路,幫助孩子一步步墊高視野,使的孩子能跟上Tiffany老師的思維高度。兩位老師的相互搭配,徹底翻轉了我兒時對「錢」的記憶——不再是酸澀的仇富心態或銅臭味,而是扎實的生活思考與運用

而最近與圍棋陳老師合作的「粿粹」活動,更是將「本金」概念邊玩邊加語言的融入孩子的記憶中!
元宵傳統流程——捏粿、揉團、滾粉——在孩子們親手實作中,內化成一個極簡的資金運作模型:

當元宵遇上財商:親手做出孩子的「本金」思維 @Stella Kuo幸福過日子

捏粿粹時,孩子們學會如何累積自己的『本金』。

當元宵遇上財商:親手做出孩子的「本金」思維 @Stella Kuo幸福過日子
當元宵遇上財商:親手做出孩子的「本金」思維 @Stella Kuo幸福過日子
當元宵遇上財商:親手做出孩子的「本金」思維 @Stella Kuo幸福過日子

包餡時,每個孩子選擇內餡的份量,有些餡放得太多了,導致餡外漏,有些又太少,導致元宵滾不大,孩子自己一次次的實作,理解『本金』的運用與分配。

當元宵遇上財商:親手做出孩子的「本金」思維 @Stella Kuo幸福過日子
當元宵遇上財商:親手做出孩子的「本金」思維 @Stella Kuo幸福過日子

滾粉成形時:孩子們方式各各不盡相同——有人用力搖晃,有人輕撒粉料,有人細心揉捏或滾動——用不同的「策略」試圖放大粿粹(利潤)。

當元宵遇上財商:親手做出孩子的「本金」思維 @Stella Kuo幸福過日子
當元宵遇上財商:親手做出孩子的「本金」思維 @Stella Kuo幸福過日子
當元宵遇上財商:親手做出孩子的「本金」思維 @Stella Kuo幸福過日子

最終成果果然各異,除了傳統圓形,更有五花八門的形狀。這不正像人生?每個人累積本金與滾動利潤的方式與成果,本就獨一無二無關對錯,孩子看著不同的成果更不會陷入人生有標準答案的困局中

我曾以為財商是孩子長大、踏入社會後才可能透過無數的挫折與經驗慢慢累積的知識。然而,現在透過Tiffany老師和麗芳老師系統性地引導,孩子們已逐步建立財商思維。即使他們現在尚未完全理解,也會在貴人的引領下逐漸懂得用財商觀點去思考和面對困境。
孩子能在小的時候就遇到這樣的老師與機會,真的很幸運,也充滿了感激。


延伸閱讀